案例展示

珠宝柜

苏美尔珠宝里的神性
苏美尔珠宝里的神性
来源:米6体育app官网 作者:米6体育app官网登录 【发表时间】2024-04-05 【点击次数】16

  在大英博物馆、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和伊拉克博物馆,观者能在近东或苏美尔文明展区见到成组的金银珠宝首饰,或者是缀满金、银、青金石和红玉髓陪葬品的复原王后半身像。它们沉睡了4000多年,依旧熠熠生辉,令世人赞叹。

  1922—1934年,英国考古学家查尔斯·伦纳德·伍利爵士(1880—1960年)作为上述前两座博物馆的领队,在当时伊拉克王国的许可下,挖掘了两河流域南部的乌尔古城遗址。乌尔古城,从公元前五千纪开始有人定居,之后逐渐发展为强大的城邦,到了公元前三千纪末期,成为苏美尔人最后一个王朝——乌尔第三王朝的首都。王朝灭亡后,该城不再作为首都,但在商业和宗教方面仍发挥重要作用。后来,乌尔历经巴比伦、波斯帝国的统治,直至公元前4世纪,因幼发拉底河改道造成乌尔灌溉系统枯竭,才被最终废弃。伍利组织的发掘,揭开了这座古城的神秘面纱。

  12年时间里,每到凉爽的秋冬季节,伍利团队便开始发掘工作;除了发现神庙、塔庙以及测量历代不断变化的城墙规格外,还发掘了1850座墓葬。其中16座墓葬因规模和结构庞大、随葬品丰富以及可能涉及复杂的安葬仪式而被认定为皇家陵墓,得名“乌尔王陵”。这些王陵属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苏美尔人。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金银宝石材质或以之装饰的陪葬品,如各种珍贵首饰、器皿、滚筒印章、乐器和武器等,此外还有人殉和动物残骸。“尽管公元前三千纪的苏美尔有很多强大的城邦,但在20世纪早期于乌尔发掘的巨大‘皇家’陵墓创下了最具相关性又最复杂的墓葬纪录,在美索不达米亚(两河流域),还没有任何已发现的其他陵墓能在规模和财富上与之相匹敌。”

  在浩繁的陪葬品中,那些格外抢眼的首饰用珍贵的材料、独特的外形,悄悄诉说着苏美尔人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世界。

  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,全称为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和人类学博物馆,展出着来自乌尔王陵的众多陪葬品,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王后的首饰。在该馆制作的复原像上,名为普阿比的王后,头顶上是一个巨大的黄金梳,上面还伸展出多个八个瓣的花形装饰;金梳周围环绕着两组青金石和红玉髓珠串,上面坠着或纤细或卵圆的金叶子,还有黄金圈和花形宝石装饰;王后的耳环也格外抢眼,是由两组巨大的新月形黄金制成;头两侧的头发以多条黄金发带做装饰;她颈上戴着项链,身上穿着由86串、多达1600颗黄金和宝石制成的珠宝衫;腰间亦系有珠宝腰带。

  考古学家是从王后身旁的滚筒印章中得知她的名字的。她最初被西方考古学家称为“舒巴德”(英语为Shubad,译自王后的苏美尔语名字),后来学者们认为应该用阿卡德语来称呼她,于是改译为“普阿比”(Puabi)。

  普阿比的首饰比其他任何死者的都多,而且在规格上更大、更重。其他人的陪葬首饰中有银制品,但普阿比的首饰全部用金制作。显而易见,普阿比的珠宝首饰彰显了她至上的地位。

  黄金在苏美尔人的心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。它最初主要是用来服侍神明,被制成各种宗教仪式用品。后来,黄金又成为统治阶层拥有至上权力的标志,与财富、地位相关联。统治阶层死后,黄金也会继续陪伴他们。就像乌尔王陵中出土的黄金,其规模如此庞大,只有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陵墓可与之相媲美。

  其实,古埃及人对黄金的看重更为知名,因为相关的材料和证据更多,宣传报道也更普遍。古埃及人相信,黄金是众神的肉身,永不褪色,是永恒的、坚不可摧的。黄金不仅代表神的不朽,也为法老“服务”。因为法老是人间之神,所以在法老棺木中会装饰大量黄金。对他们而言,黄金并非简单的奢华装饰,而是蕴藏着浓郁宗教内涵的神圣之物。

  有关黄金开采和使用的最早记录,也始于古埃及。公元前3100年的《美尼斯法典》中规定:“一份黄金等于两份半白银。”埃及伊德夫(Edfu)一座神庙的铭文记录着太阳神对塞提一世(第十九王朝,约公元前1320年)说的话:“我已将黄金之国赐予你:其中的金银、青金石和孔雀石已赐予你。”这也成为塞提一世在埃及、努比亚和西奈半岛广泛开采黄金的最好注解。

  而苏美尔人所用的金,其来源还不确定。因为两河流域南部不产黄金,因此学者推测,其原料可能来自两河流域上游,也可能是通过贸易从埃兰、印度河谷以及阿尔泰山运来的。但在加工和利用黄金上,苏美尔人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。

  从普阿比的头饰中我们可以看出,工匠充分利用了黄金的延展性,将其打造成薄薄的金片,然后制成多种样式。其中,尤以叶形和花形装饰最为醒目。

  在头饰中,最顶层的是有着细长而尖角叶子的花环。花环主要材质为黄金,还点缀以青金石、红玉髓和贝壳。这些叶子看起来非常写实,大小也基本一致,叶片上还有清晰的纹理。专家普遍认为这种叶子的原型是柳叶,在两河流域、印度河谷以及中亚,存在几种柳树,它们主要生长在河床和运河沿岸。

  王后头饰中还有另外一种叶形花环,它的金叶子呈现饱满的卵圆形,叶尖角很细小。除了普阿比的陵墓,另外12座坟墓中也有这种花环。至于这种叶子的原型为何物就颇费思量。起初,伍利爵士认为,这是山毛榉的叶子。但人们觉得其外形和叶尖角都不像。还有人说,它们像胡杨的叶子。这种说法也遭到质疑,因为两者叶脉不同,而且叶子边缘一个顺滑,一个有锯齿。后来,法国考古学与人类学学院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学者研究认为,这是印度黄檀的叶子,它也是卵圆形的,有小尖角,叶脉也比较直,与花环上的金叶样貌比较吻合。

  有趣的是,花环上的13片金叶子不尽相同,形状有稍许变化,细的叶脉数量也从7对到13对不等,叶子的尖角亦有细微差别。也许当时的工匠就已经深深了解到,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。于是,为了创造出一种自然的效果,他们打造的黄金叶整体风格一致,又富于变化。

  根据考古发现,当时的印度黄檀主要生长在印度河谷、伊朗东部、今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,以及伊朗和巴基斯坦交界处的马克兰。两河流域并不种植这种乔木,而是进口这种木材。根据史料记载,阿卡德人、亚述人、波斯人和古希腊人都曾经进口和使用过印度黄檀木,用于制作工具、打造宫殿和棺木等。在实用价值上,印度黄檀木不仅坚硬、不易开裂,它的树油和叶子也有价值,尤其是药用价值:其树油可以驱蚊、杀灭蚊子幼虫,其树叶能止泻、消炎、镇痛和解热。

  不过,由于缺少文字证据,人们还无法得知印度黄檀对于苏美尔人的意义。然而,他们将印度黄檀的叶子打造成黄金叶,作为重要的元素广泛地加入墓葬之中,极有可能为其赋予了更丰富的精神内涵。“或许,这些叶子代表着长寿,与坚韧耐用的黄檀木彼此呼应,又或者,因为印度黄檀生长在水源丰富的茂盛森林之中,而代表着勃勃生机……”

  在普阿比王后的首饰中,还有一件也极为抢眼,那就是她头顶上装饰八瓣花的金梳,这在其他陵墓中也比较常见。有人认为这种花只是人造的一种程式化的装饰,因为在两河乃至更广泛的中东地区,没有植物的花长成八瓣。不过,也有人认为这种花代表着古代两河宗教中极为重要的女神——伊南娜(苏美尔语中的说法)或称伊什塔尔(阿卡德语中的说法),因为这位女神的标志就是八角星或玫瑰花结。

  伊南娜(Inanna)是性和战争女神。在苏美尔时期,以及后来的古巴比伦、亚述、新巴比伦帝国,她都拥有重要地位。卢浮宫有一件公元前12世纪刻有八角星标志的石碑,这是当时巴比伦的加喜特国王美里·什帕克(Meli-Shipak,约公元前1186—前1172年在位)所立的界碑,上面刻画着三个人物和三个天体标志:位于中间的人物是国王美里·什帕克,他正手牵着自己的女儿,将其介绍给坐着的女神南娜雅;上方的天体中,左侧的八角星代表女神伊什塔尔(Ishtar),中间的月亮代表月神辛(Sin),右侧的太阳代表太阳神沙马什(Shamash)。

  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的一些学者撰文说,依照两河文明早期的视觉体系传统,玫瑰花结基本上同时表现为花或星星。由于苏美尔人也有一词多义的习惯,包括视觉艺术上也是如此,因此,我们暂且可以将这种“八瓣花”与星星、女神伊南娜联系起来。

  在乌尔王陵中,除了大量黄金的使用,宝石的使用也极受重视,尤其是青金石。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近东展厅,可以看到几串由黄金和青金石搭配制成的花环或项链,它们是该馆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购买的。其中有一件由四串黄金、青金石珠组成的四层项链,来自有74具人殉尸体的“大死人坑”。这个编号为1237的墓葬中,有6名男性,身上佩戴着刀或斧;有68位女性,她们整齐排列,身上几乎都有黄金宝石装饰。

  这串四层项链在被发现时依然处于原始状态,只是串珠所用的有机材料早已分解,所以专家们并不能百分百确定它们最初是如何排列组合的。于是,修复人员将它们分成四串,每串由3个金珠和6个青金石珠依次排列,末端则为1个金珠配3个青金石珠。他们希望这样的重复排列方法可以在高度统一的苏美尔艺术体系中,创造出丰富的色彩对比效果。

  在苏美尔人眼中,青金石也具有神圣地位。他们认为这种石头具有神性、灵性,能令拥有者感到快乐,也与神明和皇权息息相关。对青金石的喜爱并非苏美尔人独有。古埃及人认为青金石是真理之神玛特(Maat)的肉身,所以法官断案时要佩戴青金石。

  后来,青金石又有了一个重要用途——颜料。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,青金石被认为是唯一配被用来绘制圣母玛利亚蓝色长袍的颜料,它也被用于绘制宗教画中的天空和大海。这种鲜艳、美丽又持久的蓝色被称为群青。尽管有价格更加低廉的蓝色颜料,但当时的艺术大师却坚持用昂贵的青金石。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礼拜堂中创作的《最后的审判》,其蓝色背景就采用青金石绘制。多米尼克·吉兰达约在创作《三博士朝圣》时特别强调:“蓝色必须是群青色,而且是每盎司四个弗罗林金币的那种。”他认为群青色是世界上最的最好的蓝色。

  不过,世界上出产青金石的地区并不多,最主要的产地位于阿富汗的巴达赫尚省。学者们普遍认为,古代两河流域进口的青金石极有可能全部来自该地区。不过,人们也在考虑其他地区的可能性,如塔吉克斯坦、巴基斯坦、西伯利亚、伊朗和埃及。可见,通过一片金叶、一颗宝石,我们可以管窥苏美尔人的对外交往已达到了相当的广度和深度。

  苏美尔人信仰多神。宗教生活在他们的生命中占据着主导地位。璀璨的黄金、湛蓝的青金石,虽是贵重的物质财富,但更是他们眼里承载某种超自然力量的神圣之物。类似的,其他贵金属和宝石、半宝石,如白银和红玉髓等,在他们的物质和精神世界中,也占据着一席之地。

  在苏美尔人的传说里,女神伊南娜宣称要统治地府。地府的实际统治者、伊南娜的姐妹埃利什基伽尔十分愤怒,她判处伊南娜死刑。伊南娜下降至冥界的过程中,每降一层,就要抛弃一件首饰——如王冠、耳环、项链、胸饰、珠宝腰带、手镯与脚镯——她也随之失去一分神力。因此,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古代近东艺术部的金·本泽尔认为,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伊南娜的形象就等同于她拥有的珠宝。这些珠宝,不单指数量,也包括其制作方式和其中包含的审美——都是她的身份和力量所在。

  有关伊南娜的传说,在现代人看来就是神话。不过,对于苏美尔人来说却并非如此。正如《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社会生活》的作者斯蒂芬·伯特曼在书中所言:“我们可以想当然地认为这些传说是神话故事,可是对于美索不达米亚古代的人们而言,这些传说与历史本身一样就是真实,只是因为它们所发生的时代久远而被蒙上了一层薄雾而已。”

  对于普阿比等苏美尔王室贵族来说,这些藏有神力的珠宝或许可以帮他们拨开这层“薄雾”,令自己与“神圣”相关,与神相遇,或成为神本身。


米6体育app
关闭
上一篇:“五一”假期我市消费市场强劲复苏 重点监测的14家 下一篇:2022新消费市场风口在何方? 深入解读港福珠宝首